關於中心
歷史沿革
受到地質、地形及降雨特定等自然環境因素之影響,加上全球氣候變遷之衝擊,使得我國同時暴露在地震、颱洪及坡地自然災害之土地面積高達73%,高居世界第一(世界銀行,2005)。尤其是近十餘年來,我國歷經921集集大地震及多起颱風豪雨肆虐(例如桃芝、納莉、敏督利、辛樂克、莫拉克等颱風),包括都市洪災、土石流、堰塞湖大規模崩塌等各種災害,已為我國各項經建成果及生態環境帶來空前之打擊和破壞。鑑此,逢甲大學於民國88年於建設學院成立『營建及防災研究中心』,期望結合校內土木、水利、水土保持及都市計畫、空間資訊、土地管理、智慧科技、景觀規劃與環境營造等各領域之科研人才,投入國土防災與生態保育之各項研發及建教工作,以專業回饋社會之期待,增進人民之福祉。
中心理念
本中心在『生態家園、國土保安、永續台灣』的指導原則及目標下,從事生態保育資訊科技應用、水資源規劃、坡地防災與經理、水利防災與經理、營建土木技術氣候變遷、監測技術及空間資訊系統、智慧科技應用、景觀規劃與環境營造等各項議題之教學研究與建教合作。為了達成目標,除了統合校內相關院系之科研資源,以開發工、民營機構委託辦理之各項業務計畫及研究專題外,並積極整合與深化本校在生態保育及防災科技之服務能量和技術水平;此外,運用專業團隊及研發成果,逐步導入校內保育及防災之宣導與教育,成果豐碩。